无名有品,无位有尊——且听大师季羡林
无名有品,无位有尊——且听大师季羡林
季羡林先生一生治学,晚年备受尊崇,生前先有国家领导人的看望,后有其神童出身的关门弟子钱文忠因在百家讲坛讲玄奘而声名鹊起,据说还要为其老师开讲,再加上钱文忠磕头拜师的花边新闻,不能不使人侧目。但具体季先生何许人也,为何堪受此尊荣,普通百姓未必明了。近读《季羡林自传》,对先生为人、品性更有了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,感触良多,除去各种评述先生文章的溢美之词,咱们从另一个角度一起认识一下这位平凡而真实的大师。
季羡林,学界泰斗、国学大师,他享有几乎最高的民间和官方尊誉,但是他的一生也充满了不尽的孤独和容忍。
1911年,他出生在山东临清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,战争年代,经济萧条,家徒四壁。但生活的苦难不能把人压倒。6岁随叔叔去济南求学。1935年去德国留学,正值一战后最艰难的时期和二战时的纳粹统治。危险、饥饿、无望,但是他仍然能埋头于书本,师从世界级大师,并传其衣钵成为国际东方学权威。文革他受尽侮辱,苟全性命。正是那个时候,写出了这一生的学术代表著作。
他之后登峰,成为全国人民尊敬的大师,但是这一切使他牺牲了与家人在一起岁月。
一代大师,这一生吃过的苦,经历过的难,心中本应怀有的怨,比我们常人更多。
用季老自己的话说:“在这一条十分漫长的路上,我走过阳关大道,也走过独木小桥。旁边有深山大泽,也有平坡宜人;有杏花春雨,也有塞北秋风;有山重水复,也有柳暗花明;有迷途知返,也有绝处逢生。路太长了,时间太长了,影子太多了,回忆太重了……”
“智者乐,仁者寿,长者随心所欲。一介布衣,言有物,行有格,贫贱不移,宠辱不惊。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,他把心汇入传统,把心留在东方。”这是季羡林老先生在2006年获得感动中国人物时的颁奖词。就如颁奖词中所说,季羡林老先生对自己的定位也始终是“一介布衣”,一个中国知识分子,他从来没有把自己想象得如何伟大。
季羡林语录
1、影响我一生的四句话,分别是陈寅恪所言:“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”;胡适所言:“大胆假设,小心求证”;梁漱溟所言:“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”;马寅初所言: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,宁鸣而死,不默而生”。
2、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。然而,自古及今,海内海外,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。所以我说,不完满才是人生。
3、对待一切善良的人,不管是家属,还是朋友,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:一曰真,二曰忍。真者,以真情实意相待,不允许弄虚作假;对待坏人,则另当别论。忍者,相互容忍也。
4、我已经走不动路了,没有人搀扶,两米的距离都很难了。我现在的一个任务,就是劝年轻人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。
5、好多年来,我曾有过一个“良好”的愿望:我对每个人都好,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。只望有誉,不能有毁。最近我恍然大悟,那是根本不可能的。
6、要说真话,不讲假话。假话全不讲,真话不全讲。
7、预先知道,人生的不完美,必然要经历无数曲折,对人生的坎坷就会淡然许多了。
8、如果我有优点的话,我只讲勤奋。一个人干什么事都要有一点坚忍不拔,锲而不舍,没有这个劲,我看是一事无成。
他或许不是圣人,以前不是,现在不是,将来也可能不是,但他却是中国最后一个真实的人,一个高贵的人。
季老的文字读着有着浓厚的底蕴,兼具“真”和“朴”,正如季老所追求的那样:“淳朴恬澹,本色天然,外表平易,秀色内涵,形式似散,经营惨淡,有节奏性”。
这就是人生最好的状态,活的坦荡、清醒、真实。
(注:季羡林先生于2009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,留给后人的是他的精神、品格和学识。)